題:
為什麼飛機總是降落在後輪而不是前輪上?
user285oo6
2015-03-09 14:49:3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在很多時候,我已經看到並感到自己,飛機總是降落在後輪上,而不是前輪上。飛行員為什麼將其降落在後輪而不是前輪上?

這是否是所有平面(無論大小,類型如何)都只能降落在後輪上的要求?

There are even planes in which you can't choose on which wheel to land _at all_: http://www.planes.cz/photo/1090/1090849/l-13-blanik-ok-1856-slovacky-aeroklub-kunovice-uhe-lkku.jpg
很有可能先降落前輪。我幾年前的一位合夥人幾年前在我們的切諾基上做到了這一點。將道俱全部彎曲,並要求徹底拆卸和重建發動機。幸運的是,大部分費用都由保險支付。
AilibuhyvdCMT What is that, a U2 landing trainer?
AilikuhwujCMT [L-13 'Blaník'](http://en.wikipedia.org/wiki/LET_L-13_Blan%C3%ADk) glider of Czechoslovak origin. It's quite possible you are right, since USAF [seems to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the successor](http://home.nwi.net/~blanikam/ba/usafa.htm) and [have purchased some](http://home.nwi.net/~blanikam/ba/fot25.htm).
-1
@dotancohen:,您知道我不是很喜歡軍用飛機,所以這個笑話完全浪費在了我身上,對不起:-)這種類型確實很[受歡迎](http://glidefast.typepad.com/.a/6a00d8349814b153ef01347fe79030970c- pi)在歐洲,儘管目前由於技術原因而停飛。我父親在美國空軍的一些照片上,並在這架飛機上贏得了幾架特技飛行比賽的獎杯(其中一個是從紅牛航空比賽向馬丁·桑卡教授的特技飛行),這就是為什麼我如此喜歡這一特殊的-惠勒。
It wasn't even a joke. The U2 had "bicycle landing gear", the wheels were close together on the fuselage similar to the Blanik. That is cool to know that is your dad in the pics!
這與從牆壁上跳下時試圖降落在腳而不是手上的原因大致相同。事後鼻子後悔。 :)
@PavelPetrman:不,它不是單輪車,而是尾巴。它同時落在主輪和尾輪上。如果您的一個輪子首先接觸地面,則意味著您的著陸效果不理想。還有許多其他的尾槳架,包括帶有2個前輪和一個尾輪的飛機。
提出一個問題-第一個可伸縮起落架系統應歸功於哪個機身設計者/製造商?
@Everyone:提出一個新問題,不在評論中;)
**總是**不正確。 [tailwheel-type](http://www.golfhotelwhiskey.com/tips-for-flying-a-plane-with-a-tailwheel/)世代相繼登陸在他們的主要裝備上。
Google自行車裝備,B-47,B-52。如果採用此配置,則兩個輪子在起飛時大約會同時離開地面,並且兩個齒輪的降落也幾乎同時發生。
十一 答案:
Jan Hudec
2015-03-09 15:05:1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飛機降落在主輪車輪上。對於帶前輪的飛機是後輪,而對於帶後輪的飛機(也稱為“尾槳”)是前輪。無論哪種情況,主輪都非常靠近重心並承擔飛機的大部分重量,前輪或後輪只承擔一小部分。

飛機必須降落在接近的輪上到重心(縱向)。如果不是這樣,施加在輪子上的力將產生一個瞬間,使飛機劇烈俯仰。實際上,尾槳會在著陸時稍微反彈,因為還有一點時間,如果出現尾槳,飛機會將飛機俯仰。

早期的飛機幾乎都是尾槳,因為佈局更堅固,固定未滑行的跑道效果更佳,固定齒輪時阻力更小。但是,它提供了較差的方向控制,尤其是在起飛滾動過程中一旦尾巴從地面抬起時,尤其如此。後來,大多數設計開始使用前輪,因為它提供了更好的方向控制,方向穩定,在飛機站立時使地板處於水平位置,因此裝載更容易,滑行時的視野更好,並且借助可伸縮起落架的發明,沒關係了。

如果重心後部的車輪首先接觸,則任何俯仰運動都將嘗試使飛機轉向運動方向。如果先於質心的車輪接觸,則任何俯仰運動都會使飛機偏離運動中心。儘管沒有一種劇烈的音調變化會很好,但前者是可以自我糾正的,而後者則不能。
@supercat:這是帶有前輪(因此是CoG尾輪)的飛機比尾槳(主輪在CoG之前)更易於操作的幾個原因之一。
Could you add an explanation of what "tail-draggers" are? It's unclear to me which wheel formation this refers to.
AilillaxgpCMT There is a picture already in the other answer below.
我當時正在乘坐尾槳滑翔機,我們必須降落在主輪和尾輪上。在理想的著陸狀態下,後輪和後輪必須同時接觸地面。
Many tail-draggers, especially warplanes with bigger engines and props, also have a massive blind spot directly in front while taxiing, which is a liability whenever there's no spotter to guide ground traffic (a common situation in gen-av).
還值得一提的是,前輪飛機在地面上的機翼水平姿態也使其在地面上的阻力較小,從而縮短了起飛滾動。
尾槳配置幾乎對噴氣機毫無用處,因為噴氣機排氣撞擊地面並在機尾上方向上偏轉,遮蓋了電梯,使舉升非常困難(飛行員通常必須暫時踩一下制動器以降低速度)調平並讓電梯正常工作;您可能會看到這樣做的固有危險)。
reirab
2015-03-09 19:36:1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Jan Hudec已經很好地說明了齒輪設計為何如此設計。但是,要注意的另一重要事項是,由於飛機被設計成可以降落在其主齒輪上,因此另一個齒輪(三輪車配置中的鼻齒輪或拖曳器中的尾輪)並非能夠承受力降落在飛機的前起落架上很可能導致前起落架塌陷,使您處於類似 Southwest Flight 345

的情況Southwest 345圖片來源:紐約每日新聞

該航班上的一位乘客記錄了降落並將其發佈到了YouTube上。雖然只有少量輕傷(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主要是因為以較大的角度使用滑梯),飛機遭受了巨大的損害,因此被註銷。顯然,這不是理想的結果,因此航空公司通常更喜歡讓飛行員降落在主齒輪上。

順便說一句,當我們談論拖尾時,我們談論的是帶有尾翼的飛機。起落架配置如下:

DC-3
道格拉斯DC-3。圖片來源: Wikipedia

而三輪車起落架是指您可能經常看到的配置,如下所示:

Boeing 737
波音737。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habu
2015-03-09 19:51:0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關於先前關於後輪飛機的討論的簡短評論。 Taildraggers實際上有兩種著陸技術可供使用。

大多數人設想的一種飛機在車輪著陸之前先降落在電源上,然後降落在主電源上。

但是,還有三點著陸,其目標是同時使三個車輪同時著陸,這通常是第一種教授的著陸技術

每次著陸所使用的技術都是基於多種因素選擇的,其中包括:

  • 著陸類型(例如,短場型與側風型”
  • 飛機類型(某些飛機平常更難著陸,或者可能完全不適合一種技術而不是另一種技術)
  • 試點貨幣(帶有除大風條件外,我發現在不使用風速的情況下更容易“潤滑”三點)
  • 跑道條件(路面不如草率舵的草寬) ntrol;同樣,三點可以為螺旋槳在崎fields的地面上提供更好的碎屑清除率)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飛機和飛行的知識,我鼓勵您查找FAA資源(尤其是《 FAA飛機飛行手冊》),以及AOPA網站上的大量信息。

GdD
2015-03-09 15:47:06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在一種進近中,飛機通常以每分鐘500到1000英尺的速度下降,即每秒至少下降8英尺。聽起來可能不多,但以這種下降速度撞上地面會導致較大的彈跳並可能損壞飛機。對於乘客來說肯定是不舒服的。

為了使飛機軟著陸,必須降低其下降速度,為此,機頭會在稱為 flare。在配置了三輪車的飛機上,機頭朝上的姿勢會使主(後)輪首先與地面接觸。

尾牙狼張開,但落在前輪上。降落在電源上與進近或耀斑無關。我們這樣做是為了控制著陸並避免折疊鼻架。
Taildraggers don't have nose gear obviously, I'm not sure the point you're trying to make AilikkizwmCMT.
True, the nosegear collapse is specific to tricycle gear, but the rest of that sentence is general. My point was we land on the mains because they are load bearing, not because of the way the approach and flare are flown.
I understand you. When I read this question I interpreted it as asking why airplanes land in a nose up attitude rather than placement of the gear. As the question of gear placement was already well covered I saw no point in rehashing it.
ratchet freak
2015-03-09 14:56:1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不是全部,尾槳將落在前2個輪子上。

因為那架飛機不會在跑道上放獨輪車。您是否嘗試過使用手推車跑步?向前的最小偏差將被闡明,並且在您不知道該問題的情況下它將移到側面。

後輪著陸將使重心位於阻力源的前面,因此左右偏差會自我糾正。加上差速制動,將可以更好地控制飛機。

In most large aircraft, you'd be more likely to collapse the nose gear than to wheelbarrow, I would think.
Taildraggers usually land on all wheels at the same time. Even if they land on the front wheels, the tail wheel follows very quickly.
AilihwuqalCMT - If that's true, I've been landing taildraggers too fast.
AililkzrwhCM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XyVW2UMCK8 There might be taildraggers which have to be landed on their first wheels by design, but I've never seen any. I personally only know about 3 types, and all 3 of them have to bee landed on all wheels the same time.
AililmexzeCMT - https://youtu.be/sLBHblJNFQE?t=4m29s 14 seconds from mains to tail touchdown. Not my video, but this is how I usually land.
Jerry Coffin
2015-03-12 21:23:39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為了完整起見,還有B-52,它帶有“自行車”起落架(前後都被認為是“主要”起落架)。我相信降落時的理想選擇是使前,後檔同時降落 1 sup>。

對於任何關心的人,這是一架B-52的視頻,表示前後齒輪幾乎同時著陸。有趣的是,為了支撐橫風著陸,B-的前後主齒輪52是可操縱的,因此它可以將鼻子降落(或起飛,滑行等),使鼻子與運動方向成15度角。這是另外一個(從正面開始)顯示起落架著陸


1。我最初將其寫為“所有裝備”,但這是錯誤的。它還具有尖端保護裝置,通常會在相當長時間後降落。它的機翼相當靈活,因此,在其減速到足以使機翼產生明顯更少的升力之前,尖端保護裝置通常不會降落。如果它的燃油負荷很輕,它們甚至可能甚至不會碰到。 sup>

就在靜止不動時,B-52的機翼可能會彎曲約10英尺在尖端,取決於燃油負荷。在飛行中,它們可以進一步向上彎曲,總共彎曲約17英尺(機翼跨度約165英尺)。 sup>

沒有理由使用過去時,B-52仍在飛行並同時在所有4架上著陸。
-1
mckenzm
2015-03-11 01:26:33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將以另一種方式回答。
通常這是設計使然。輪子不是真正的問題,迎角是什麼。當大多數飛機降落時,它們會“張開”或將機翼的前緣指向盡可能高的高度而不會進入失速區域。即使懸掛滑翔機和降落傘機蓋都不帶輪,這尤其如此,這被稱為喇叭口,因為這是鳥類著陸時的稱呼。 (鴨子,鵜鶘等)在這方面,前輪會更高,因此最後要著陸,甚至連拖尾車都在看著直到最後一刻。這實際上是一種動力滑行。飛行員將避免失速,尋找“地面效應”,並註意恢復的選擇。起落架的設計反映了這一策略,如果商業飛行員首先碰到鎮鼻(水平),它將要行駛得更快,並遭受更多的衝擊,齒輪就需要更重。這種薄煎餅著陸通常不會順利結束。

Anthony X
2015-03-10 05:17:5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您的“後輪優先”觀察結果與帶有“三輪車”起落架的飛機有關。由於各種原因,這種飛機的起落架被配置成使得它們在地面上(停泊或滑行時)或多或少地位於地面上。這樣的飛機通常不能以這種水平姿態起飛或降落。這是因為除非飛機處於或接近巡航空速,否則機翼不會產生足夠的升力。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磨損,危險和跑道長度,應以盡可能低的速度進行起飛和降落,以確保在失速上方有安全餘量。為了以這樣的速度飛行,機翼需要高攻角,這意味著飛機必須俯仰成鼻高姿態。為了使降落成為積極的過渡,飛機會“耀斑”;基本上在跑道上方俯仰,然後逐漸變慢,直到機翼基本上“停滯”-失去升力。此時,飛機以盡可能慢的速度降落在跑道上,並應保持與跑道接觸(而不是“彈跳”或“氣球”上升)。所有這些都等於先降落在主齒輪上。

當然有可能先降落在前輪上-這個術語叫做“獨輪車”。這是非常危險的。首先,只有在進場速度過快的情況下才會發生這種情況-更快的速度意味著更多的力量和更快的出問題。其次,飛機在重心前方的一點上著陸。最小的側向運動將產生一個橫向力矩,該力矩可能會(可能會)使飛機旋轉成碰撞。

mins
2018-01-21 21:06:5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三輪車vs甩尾車

是否所有飛機(無論大小,類型如何)都只能在後輪上著陸?

所有飛機都在其主齒輪上接觸跑道,並且主齒輪位於機翼高度。在主齒輪的後方或前方增加一個輪子會導致兩種配置有明顯的不同:飛機在地面上時機翼與水平面之間的角度。

  • 帶有前輪和低角度的飛機,當今的絕大多數飛機以及所有商用飛機。這種齒輪配置被命名為 tricycle

  • 帶有後輪和大角度的齒輪,這是在航空業初期使用的類別。這種齒輪配置名為 taildragger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Source sup>

由於發動機位於車輪之間,三輪車的優勢在於在地面上的穩定性。不方便的是,起飛不能利用發動機的重量來幫助飛機旋轉。電梯要求更高​​。如果旋轉未正確執行,則可能會發生反撲。

三輪車飛機降落

它是否具有某些優勢?規則?

這是一項技術要求。著陸時,飛機必須以非常小的垂直速度接觸跑道,滑行路徑必須緩慢向下傾斜。飛機的重量以加速速率(自由落體)將其拉下,飛機必須通過產生升力來抵抗這種加速度。

升力與空速成正比,與飛機方向和機翼的方向(機翼中線,稱為弦線)。該角度稱為攻角。攻角顯然取決於飛機的姿態(俯仰角)。

降落三輪車飛機時,俯仰角必須相對較高,以使前起落架在主起落架之前不會接觸跑道。同時,由於相應的相對較大的迎角而產生了大量的升力,如該圖的左側所示: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相反,如果我們想與前起落架接觸,則需要大大減小俯仰角。這種姿態會自動減小迎角,並且由於降落所需的低速,相關的升力(上方右側)已經很低。

如果升力不足以抵消重力加速度,飛機下降得太快,著陸時的垂直速度在齒輪上產生的力超過其機械強度。會發生損壞。

這是三輪飛機客機無法降落在前輪上的原因。但是,這又引出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使用三輪車代替尾槳?在第一張圖片中,我們看到由於地面坡度而難以上下飛機,但還有更多問題要知道,也許還有一個好問題要問。

Pulsifide
2016-05-09 04:37:1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它稱為耀斑,是5-10度的拉力,它可以使飛機減速並將後輪放到地面上。

後起落架首先放下,因為在質心(CoM),它也更平滑,更安全。這是比較安全的,因為前起落架不能完全保持飛機的整個等待狀態。 (例如,空中客車A380有許多後齒輪,但只有1個前齒輪( http://avimotive.com/wp-content/uploads/2016/01/a.jpg))

它更平滑,因為它降低了下沉率。

Richard Haggard
2015-03-10 03:34:44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儘管以上答案中肯定有很多道理,但他們都以類似於“為什麼水在頂部凍結並下降呢?否則魚會凍結”的方式對待這個問題。儘管有許多原因使後輪著陸效果更好,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飛機著陸時,機頭比機尾高,因此後輪更靠近地面。其原因是因為飛機減速時機翼產生的升力較小。儘管空速降低,他們仍必須採取一些措施使機翼產生足夠的升力,以便繼續飛行,否則會出現次佳狀態,包括彎曲的金屬,甚至可能會產生火球。他們通過使鼻子朝上來增加機翼的迎角,並通過改變機翼的形狀(襟翼和板條)來使機翼產生更大的升力,而以增加阻力為代價來做到這一點。當他們接近地面時,他們已經盡可能地放慢了腳步,這意味著盡可能多地使用速度替代品。這意味著飛機會盡可能向後傾斜,並且襟翼完全展開。就在確保安全著陸的那一刻,對飛機安全的更大危險就從從空中墜落到以太快的速度撞擊地面,從而飛行員做一些事情來降低速度。這意味著將飛機向後傾斜僅足以增加空氣阻力,但不足以使其在空中擺動。一個好的飛行員只需在離地面幾英尺遠的地方進行此操作,並進行調整,以使飛機在速度下降時可以平穩幾秒鐘。一個不好的飛行員會短暫升空,然後飛機從10英尺或20英尺高處墜落,乘客最終在飛機最終落在地面上之前經歷了三到四次非常短的飛行。所有這些使他們的後輪更靠近地面,這就是橡膠與道路相遇的地方。

Aircraft land in nose-high attitude, but for long that simply meant the front gear had to be long enough and the aircraft landed on the front gear. So it's not the reason.
我們只需要非常短暫地增加升力即可阻止下降。在最後進近過程中,我們並沒有放慢腳步(或者至少不應該放慢腳步。)當我們越過閾值和數字時下降。所有剩餘的張開(和主著陸)都是由於我們希望著陸在設計用來承受重量的車輪上,而不是在前起落架和/或支柱上。它與升降機無關。
The reason that we flare slowly after arresting the descent is precisely because we *don't* want too much lift (or we'd rise back up off the runway, as you mentioned.) We're bleeding off speed there precisely so that we _can_ land with the nose high (and, therefore, on the main gear.) Landing on the mains is the goal with reducing speed as a necessary precondition,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3.0許可。
Loading...